荣昌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荣昌区文明实践所 > 仁义镇 > 新闻 > 正文

“仁义”文化大家谈|第二十四期

发布日期:2023-02-20 14:11

“仁义”文化大家谈|第二十四期

640.png

有同志高屋建瓴剖析仁义文化,也有同志选取小的角度切入谈对仁义文化的理解。有同志满怀激情,把仁义文化的元素融入我们各项工作、各个项目,对打造仁义文化这张名片充满信心。也有同志,持一般的态度,对是否能把仁义文化这张名片擦亮,不太肯定但也不否定。但还有一些同志,对打造仁义文化并不感冒,有对仁义文化本身不感兴趣的原因,也有觉得仁义文化这块牌子太大、太重,对我们打造仁义文化这个品牌,信心不足。所以,今天我想围绕来谈的主题是:仁义镇打造仁义文化,正当其时。

一、我们有丰厚的滋养仁义文化的土壤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有着全世界最为悠久的文化传承。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各种文化不断碰撞对抗,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仁义道德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往前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关于仁义思想的描述。有描述炎帝,盛德不孤,万世同仁。描述黄帝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往后推,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对大多数人有益处的就叫仁;对大多数人利益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当叫义。中间历朝历代,我不一一说了。而且我们打造仁义文化,不应该局限在“仁和义”这两个字,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纳入我们仁义文化的范畴。我们把仁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划等号,也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所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时间,传承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挖掘仁义文化最丰厚的土壤,挖都挖不完。这是一个宝藏,我们镇冠以仁义为名,我们不挖谁来挖?

二、仁义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根同源

我们现在经常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党的十八大以前是没得文化自信这个说法的。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特别是在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于是,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里谈到了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首先想问大家的是,到底什么是文化?这是我今天第二次问这个问题。这里我想说的是,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就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那么,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引领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们既有传统、固有根本基础上深耕厚培、延伸发展是其中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凝结的是我们现在共同价值追求。

我们现在挖掘、打造仁义文化,就是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在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在巩固我们奋斗的思想基础,就是在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三、体现了仁义人当前的追求

前几年脱贫攻坚,我们要解决的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教育、住房,这些是基本的生存需求。现在,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要说在我们这个地区,吃不起饭,没得衣服穿,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了。但是,大家发没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居民,他家里面不是没有钱,不是穷,但是他家里面就是又脏又乱,甚至你走进去他屋子,下脚的地方都要好生点找一下。大家认为,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也有一些居民,恰好相反。那天我走到瑶山办公室对面,一大排房子那里,有一个老人家,在他院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栽了很多花草,院子的大门是蔷薇花形成的一个的拱门,非常漂亮。大家认为,他现在追求的是什么?

所以,现在,仁义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了,已经从解决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转变。而文化是什么?这是我今天第三次问这个问题。我觉得,文化就是一种需求,就是超越生存需求,超越物质需求之后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获得尊重的需求。我们打造仁义文化,正是在顺应仁义人民需求,刚才说了地利,说了天时,这是人和。

四、文化是一张目前最合适的牌

有人说文化这张牌,不好打。我们的能力可能打不好。我想问的是,除了文化这张牌,有哪张牌比文化好打?工业?农业?还是商业?还是旅游?就算是发展旅游,仁义文化的打造也是其中的重点,是铸魂。仁义文化的打造,是可以和我们很多工作结合的。很多工作、很多项目附上了仁义文化,是可以加分的。比如说,场镇品质提升,小院讲堂的建设,结合了仁义文化之后,就让原有工作有了提档升级的感觉,就有了魂。如果要问文化是什么?这是今天第四次问这个问题,那么我想说文化就是魂。文化是国家的魂、民族的魂,是一座城市的魂,也是我们每样工作的魂。我们要怎样才能打出一手好牌,这就需要铸魂,就是需要打造仁义文化。

五、文化这张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打

有人觉得文化这张牌不好打,是因为他觉得文化非常高大上,非常遥不可及、高不可攀。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这是今天我第五次问这个问题。文化可以是摸不着的,也可以是摸得着的。可以是一栋建筑,一个物件,一块石碑,比如说,王将山大院,比如说祈年坊。这些都是实在的,摸得着的。摸不着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文化就是一种习惯,当大家的某种行为,达到某种规模,形成某种习惯的时候,就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文化。比如我们的节日,中秋、端午,比如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鸡毛掸子。所以,文化是不是没得想象中那么难以触摸。去年三月,我们赏桃花,今年三月,我们有了桃花节,坚持下去就是一种文化。去年,我们评选了首届仁义好人,今年我们再评,就可以打造一个亮点品牌,明年、后年,每年都评,它就是仁义特有的文化。仁义好人榜,就会是仁义文化中,闪闪发亮的一块招牌。

所以,同志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子不一定要多大,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停的向这个方向走,终有一天,仁义文化这张名片,一定能够擦亮。我们就是要让现在的每个仁义人都以仁义文化为荣,将来的有一天,仁义文化说不定就会以我们为荣。